香港邦瀚斯呈獻《無題》— 丘陵與山巒

《無題》一作所繪的丘陵與山巒,呈現出東西方藝術的交融與薈萃,讓我們得以窺見曾海文在一九六〇年代後半期的創作歷程。此時的曾海文已展開水墨的實驗,其繪畫從單純再現物件或風景而趨向抽象構圖,然而尚未脫離單幅作品的表現格式,開發出後來知名的雙聯式繪畫。

此作品直式的畫面讓人聯想到傳統中國水墨畫。曾海文以雲霧繚繞的透視描繪藍綠色的綿延山丘,白色的山谷橫跨其間,朝往兩座深藍色山峰延伸而去。或虛或實的流暢造型建構出風景的意象和氛圍,同時將觀者的視覺由下至上,並沿著斜線引導至遠處兩座山脈之間,最終目光落在朦朧的太陽。

作品中有一血紅色的邊框,像是燃燒的天空甚至舞台簾幕一樣,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深度,又像是窗戶望向外面的景緻。曾海文在同一時期曾有一件水彩畫也採用這樣戲劇化的手法,或許這預示了他即將以雙聯作的格局,為觀眾打開更大的一扇窗,看到獨樹一格的風景雙聯作。

丘陵與山脈的鳥瞰視角並未遵循西方透視原則。這件作品可從下至上觀看,並提示遠方浮現的風景,不過儘管曾海文大概會否認這樣的看法,其中的點、厚重的線條、流暢的油彩與顏色似乎更符合西方抽象繪畫。確實,在一九七二年他寫道:「我認為純粹的抽象主義是死路一條,只能以理論來合理化,以及用無實質意義的動詞來表述⋯ 唯有透過某種物質的形象化,繪畫才能持續發展和更新而不至於消失,也才能有效傳達藝術家的感受和精神。」

這番話清楚表達出曾海文對藝術的看法和企圖心:現實永遠是繪畫的絕對參考點,藝術必須具有創作者的感受和精神才能豐富其內涵。觀者是否願意和他一起踏上這趟藝術之旅,則交由我們自行決定。

這幅油畫將於2019年11月25日在香港邦瀚斯,現代和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展出。展覽和銷售詳情,請參考邦瀚斯的官方網站

此作品將收錄於由曾海文檔案庫及古獨奇先生正在編輯的《曾海文作品全集》當中,編號為OOC64/70-3

無題 (丘陵與山巒),約1965-70年作,油彩畫布,75.8x61厘米,右下方簽名: T'ang 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