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胡大師果敢為《曾海文舞曲》譜上配樂

「1973年,曾海文除了繪畫,亦與友人以超現實主義進行玩票實驗,創作出意念新穎、獨一無二的藝術家電影《曾海文舞曲》。時至今日(2019年),此電影的原版底片早已被化整為零,四散到多位收藏家手中;現時只僅存由原版底片複印製成,但能被刪除、只能暫時保存的數碼拷貝。此電影的攝影及導演譚閩生曾告訴我,他倆起初打算為電影加上配樂,但最終還是成為沒有任何聲音的「默片」。
 


不久之前,我有幸得到一位演奏家朋友幫忙,成功相約二胡大師果敢見面。他當時直言覺得(為《曾海文舞曲》加添配樂)這件事「隨意、慷慨、也大膽」,既否定了作品原有的物性本質,卻又接受它的存在;他其後決定答應為這套影的配樂設計出最合適的節奏。最終的創作成果令人驚喜不絕,再三回味,似是以某種方式為電影注入了全新的藝術能量;對某些純粹主義者來說,這件事並不應該發生。
不過這次兩位大師 — 果敢與曾海文難得首度合作,進行跨時空、跨界別的創作交流,絕對有需要再三提醒大家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機遇,靜心欣賞感受兩個版本的不同風釆,同時從中細味當中令你對圖像產行的不同解讀、記憶甚至觀影感受。

果敢這首命名為《醉墨》的曲目,為電影架構好溝通的橋樑,並進行強化,但沒有喧賓奪主掩蓋原作的焦點內容;它讓我們更快按受此曲與電影為一個整體,沒有阻礙我們再次回歸到作品 — 即起源點之中;這件事現今已非常罕見。《曾海文舞曲》不論是原裝默片版或配樂版,同樣有吸引、催眠或嚇怕眾者的能力。這套電影絕對並非「老少咸宜」,只專屬於同樣明白首次冒險比一切東西更加重要的知音人。」— 古獨奇

按此收看有《醉墨》作配樂的《曾海文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