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
這個比對年表將曾海文的生活及工作按序排列,讓我們可以認識他是如何超然物外,以及他作為畫家和旅行者這自由旅程的原創性。
2017
文化與世界事件 |
關於曾海文 |
2016
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一幅於2011年由蘇富比拍賣的法蘭斯·哈爾斯的畫作被重新鑑定為膺品。Artnet.com首次刊登了一份名為「 假冒之年」關於偽造的報告, 震撼了2016年的藝術界。 |
曾海文檔案庫於荷蘭海牙藝術鑒定鑒識平台 (Authentication in Art) 發表了 《鑑定中國現代畫家曾海文簽署的專業知識》演說。 |
2015
2014
雨傘運動 - 在香港發生一系列的公民抗命運動。 |
《曾海文水墨色彩》和《巴黎的中國現代繪畫先鋒》先後於香港德薩畫廊展出。 |
2013
《水墨:當代中國的過去現在》展覽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巴塞爾藝術展首次在香港舉行。 |
《一位中國現代畫家》由參展畫廊FEAST Projects策劃,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出。 |
2012
瑞士藝術收藏家希克博士把他大部分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品捐贈給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 |
2011
《羅浮宮內的紫禁城 - 中國的皇帝與法國的國王》展覽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舉行。 |
《曾海文 水墨水彩》繪畫展覽於中國北京藝術8藝術中心舉行。 |
2010
畢加索、馬蒂斯、莫迪利亞尼以及其他畫家的作品,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被盜。 |
2009
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了世界數字圖書館。 |
2008
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 |
2007
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 |
《墨與道 ─ 曾海文》展覽於匈牙利布達佩斯費倫茨霍普東亞藝術博物館舉行。 |
2005
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在香港舉行。 |
2004
喬治·布殊再度當選為美國總統。 |
2003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關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的全球警戒。中國封鎖了邊界和機場。 |
2002
2001
美國紐約市發生911恐怖襲擊,造成3000人死亡,以及估計價值1億美元的藝術品被摧毀。 |
2000
泰特現代藝術館在倫敦開幕。 |
1999
達芬奇的畫作《最後的晚餐》經過二十年的修復工程後,送回意大利米蘭展出。 |
《水墨大師 ─ 張大千、曾海文及趙無極》展覽於法國蓬圖瓦茲博物館舉行。 |
1998
位於赤鱲角的新香港國際機場啟用, |
《道之藝 : 曾海文》展覽於香港藝倡畫廊舉行。在美國紐約何氏畫廊展出。 |
1997
香港的主權由英國轉移到中國。由法蘭克·蓋瑞設計建築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開幕。 |
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曾海文回顧展 : 道之藝》 |
1996
1995
希拉克當選為法國總統。 |
於丹麥Aarhus美術館的《龍之帝國》展覽中,展出了兩件作品。 |
1994
由愛德華·蒙克繪畫的《吶喊》在奧斯陸被盗。曼德拉成為南非首任黑人總統。科特·柯本自殺身亡。 |
1993
克林頓成為美國總統。保羅·塞尚的靜物畫《大蘋果》在紐約以創紀錄的價格售出。 |
曾海文的作品最後一次被分散拍賣。 |
1992
年輕英國藝術家 (Young British Artists) 在倫敦薩奇畫廊舉行展覽,自始YBA字母縮寫開始流行,並在當代藝術史上佔一席位。 |
法國國家行政部門下令分散拍賣曾氏所有物品,當中包括大量藝術作品,總共進行了四次拍賣:1992年進行了三次,1993年舉行了一次。 |
1991
籃球運動員魔術手莊遜宣布染上愛滋病。達米恩·赫斯特創作出《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生》藝術作品。 |
香港電影導演楊凡拍攝其最後一幅照片。曾氏入住巴黎聖約瑟醫院,被診斷患上愛滋病。於九月九日因呼吸道併發症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
1990
東西德統一。在波士頓的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被盜價值超過5億美元,共13件作品,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宗的藝術品盜竊案。 |
到格魯吉亞Kutaisi遊覽。 |
1989
由胡耀邦之死引發出中國天安門事件。 |
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六個月,以作品《龍的誕生》參與了龐比度中心舉辦的《牢記六月四日天安門》展覽。 |
1987
貝托魯奇的電影《末代皇帝》在東京電影節首演。梵高的《向日葵》和《鳶尾花》以破紀錄的高價售出。聖艾蒂安現代藝術館在法國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開幕。 |
於法國巴黎的拉丁美洲之家和瑞士日內瓦的Landecy橘園舉行展覽。 |
1986
奧賽美術館在巴黎開幕。 |
於法國巴黎Nane Stern畫廊和德國Bottrop-Oberhausen文化中心舉行展覽。 |
1985
為聲援非洲而製作的慈善單曲《天下一家》發行。米奇老鼠在中國受到歡迎。 |
於德國埃森博白克城堡的公民中心舉行展覽。 |
1984
1983
尚·丁格利和妮基·桑法勒主持在龐比度中心附近的《史特拉汶斯基噴泉》開幕。 |
於美國華盛頓國家科學院、法國布里夫Ernest Rupin美術博物館及法國坎佩爾美術博物館舉行展覽。在紐約街頭遇劫。 |
1982
史蒂芬·史匹堡導演的電影《E.T.外星人》上映。米高·積遜發行《顫慄》專輯。 |
於法國巴黎的Nane Stern畫廊和瑞士巴塞爾的Gisèle Linder畫廊舉行展覽。 |
1981
密特朗成為法國總統。根據畢加索遺囑,畫作《格爾尼卡》從紐約送回馬德里。《中國日報》成立。愛滋病開始流傳。 |
在德國奥格斯堡、法國格羅耶市和美國紐約舉行展覽。 |
1980
約翰·連儂被暗殺。 |
於法國尼斯Pochettes博物館舉行展覽。 |
1979
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中越戰爭爆發。 |
於法國尚貝里Savoisien博物館、瑞士蘇黎世21畫廊、法國圖爾Jacques Davidson畫廊及比利時布魯塞爾Daniel Abras畫廊舉行展覽。 |
1978
中日簽署和平條約。 |
於法國巴黎Nane Stern畫廊舉行展覽。 |
1977
卡特當選為美國總統。《星球大戰》電影上映,創造了一股全球性的流行文化熱潮。 |
於瑞士拉紹德封Manoir畫廊舉行展覽。 |
1976
毛澤東去世。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 |
於美國芝加哥Jacques Baruch畫廊舉行展覽。 |
1975
林布蘭的畫作《夜巡》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遭到惡意割破。越南西貢市淪陷。微軟公司正式成立。 |
於法國巴黎Nane Stern畫廊、英國牛津Ashmolean博物館及意大利熱拿亞Costellazione畫廊舉辦展覽。 |
1974
中國發掘出兵馬俑。 |
於英國諾福克博物館 Ellingham Mill藝術協會、丹麥 Skovby的藝術花園及意大利金皮庸 Tonino di Campione畫廊舉行展覽。 |
1972
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播出藝術系列節目《觀看的方式》。法蘭西斯·科普拉執導的《教父》在紐約首演。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 |
遊歷印度,居於友人Porbandar女殿下的住處。於果亞認識美籍華裔電影導演譚閩生。於法國雷薩布勒多洛訥聖十字修道院博物館 、意大利博洛尼亞 San Luca 藝廊及法國圖爾Jacques Davidson畫廊舉行展覽。 |
1971
巴黎龐比度中心開始動工。 |
於意大利羅馬 del Vantaggio畫廊舉行展覽。 |
1970
第一屆巴塞爾藝術展在瑞士巴塞爾舉行。披頭四樂隊解散。 |
於英國倫敦 Roland, Browse & Delbanco 畫廊舉行展覽。 |
1969
美國太空人尼爾·岩士唐在月球上漫步。 |
美國著名藝術收藏家保羅麥倫甚為欣賞曾氏的作品。 |
1968
馬丁·路德·金被暗殺。 |
繪畫一幅向高更致敬的作品 -《我們從何處來?》。 在瑞士、西班牙及意大利舉行展覽。 採用雙聯作方式作畫,且成為其作品獨特標記,也是藝術史上唯一如此有系統地持續以雙聯作創作的畫家。 |
1967
歐洲共同體成立。 |
與巴爾蒂斯於羅馬梅迪奇山莊會面, |
1966
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 |
於法國梅斯的士蜜畫廊舉行展覽。 |
1965
美國派兵越南。美國藝術家唐納德·賈德開始他的「簡約主義」創作。 |
居住美國數月,在朋友俯瞰舊金山灣風景的家中繪畫及生活。在美國、法國、瑞典及挪威舉行展覽。 |
1964
中法兩國建立外交關係。 |
繪畫《向塞尚致敬》。於法國巴黎Welter畫廊及Saint Valérie en Caux市政廳舉行展覽。 |
1963
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被刺殺。 |
於法國巴黎Raymond Creuze畫廊及美國安克拉治阿拉斯加衞理公會大學舉行展覽。 |
1962
中國美術館在北京開幕。 |
於法國圖爾的La Boîte à Livres 畫廊圖書館舉行展覽。 |
1961
柏林圍牆建成。 |
於法國蘭斯Talleyrand畫廊舉行展覽。 |
1960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高達執導的《斷了氣》首演。新現實主義藝術運動在法國展開。 |
於盧森堡Bradtke畫廊、法國普瓦捷七號畫廊及巴黎Saint Ferdinand Pimlico畫廊舉行展覽。 |
1959
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在百老匯首演。 古巴革命。 達賴喇嘛逃往印度。 |
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博物館、摩洛哥Oudaias博物館及卡薩布蘭卡美術學院舉行展覽。搬到巴黎蒙帕納斯的利昂庫爾大街43號一個小公寓。 |
1958
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發起大躍進運動。 |
跟父母與弟弟表明當畫家的意願。 |
1957
《茶花女》在北京首演, |
1956
上海美術館開幕。 |
於瑞士琉森Hergiswill am See的Belvédère畫廊舉行展覽。 |
1955
美國藝術家賈斯珀·約翰斯繪畫了《國旗》。電影《七年之癢》在紐約首演。 |
於法國巴黎弗耶畫廊舉行展覽。 |
1954
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和雕塑家勒內·伊奇去世。 |
加入法國索邦大學古典戲劇組,並於德國弗萊堡及古希臘埃皮達魯斯圓型劇場演出《波斯人》,擔任領舞員一角。 |
1953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西敏寺接受加冕。 |
1952
金·凱利執導及主演的音樂歌舞片《萬花嬉春》上映。 |
1951
朝鮮戰爭。 |
1950
俄羅斯畫家弗拉迪米爾·卓池哥夫繪畫了一個中國女孩,俗稱《綠色女士》。 |
1949
毛澤東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
完成法國文化課程並取得証書。 |
1948
甘地遇刺身亡。 |
抵達巴黎,居於聖佩雷斯大道,開始到處遊歷,並於大茅舍藝術學院繪畫。 |
1947
法國時裝設計師克里斯汀·迪奧在巴黎推出了女性時尚系列「新面貌」。 美國商業大亨兼慈善家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捐贈紐約市東河側一幅地給聯合國興建總部。 |
1946
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了他的「 鐵幕」演講, 為冷戰揭開序幕。 |
開始使用筆名「海文」, |
1945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 |
1944
《北非諜影》獲得第十六屆奧斯卡金像獎。 甘地被釋放出獄,重獲自由。 |
1943
1942年在中國發生的飢荒仍然持續。 |
1942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 |
1941
太平洋戰爭爆發。 |
1940
西班牙畫家達利繪畫了《戰爭的臉孔》。 |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畫家徐悲鴻繪畫了《放下你的鞭子》。 |
1938
「水晶之夜」在德國發生。 |
1937
日本侵略中國,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 |
因逃避中國的戰亂, |
1936
差利卓別林導演《摩登時代》。 |
1935
柯達公司推出第一款彩色幻燈片Kodachrome。 |
1934
毛澤東帶領紅軍長征。 |
1933
「中國留法藝術學會」在法國巴黎成立。 |
1932
日本帝國在中國北方建立傀儡政權滿州國。 |
1931
日本入侵中國。 |
1930
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句子。漫畫米奇老鼠面世。 |
1929
華爾街股災,大蕭條時期開始。 |
1928
中國教育家蔡元培創立杭州藝專, |
1927
中國第一階段的內戰開始 (1927-1937)。巴黎對中國藝術的影響開始進入黃金時代 (1927-1937)。 |
生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 |
1926
法國畫家莫奈去世。 |
1925
第一期的《紐約客》雜誌,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和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於當年出版。 |
1924
法國作家安德烈布勒東發表了 |
1923
法國畫家馬蒂斯繪畫 |
1922
英國BBC電台成立並開始廣播。 |
1921
中國共產黨成立。 |
1920
中國女作家張愛玲於上海出生。 |
1919
「凡爾賽條約」在法國簽署,德國原先在中國擁有的所有特權,全部轉讓予日本;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導火線。 |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
1917
薩蒂 / 馬辛 / 畢加索的芭蕾舞《巡遊》在巴黎首演。杜尚創作了《噴泉》藝術作品。達達主義開始。法國雕塑家羅丹去世。 |
1916
莫迪利亞尼繪畫《斜臥的裸女》。 |
1915
日本要求控制中國經濟。 |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
1913
紐約軍械庫展覽會 - 美國第一個大型現代藝術展,並展示畢加索、杜尚和馬蒂斯的作品給美國的觀眾。俄羅斯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於法國巴黎首演。 |
1912
中國清朝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