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工作室
起初,即自1948年開始,曾海文居於巴黎拉丁區某間酒店。雷蒙德 · 奧迪憶述他曾看見曾氏在該酒店內製作第一個絲網印刷框架。後來他在好客的朋友們家裡租住房間。Pierre Chaslin講述他與曾海文於1953年曾經共同分租法國南部某間房屋的其中一層,屋主為非常特別的Ginzburg夫婦 — 他們依靠外地親友的經濟支持來應付生活開支。他們每個月收到款項之後,往往會維持一個星期的派對式生活,然後接連三個星期以極為簡樸的方式過活。曾氏曾繪畫Meudon House的室內場景,畫中包括一扇敞開的窗。
在1959至1991年間,曾氏居於巴黎,鄰近蒙帕納斯的利昂庫爾大街一小型公寓單位內,並在那裡進行創作。他只需要付很廉價的租金,不過因為洗手間設在上一樓層,他必須要使用鄰居單位內的洗手間洗澡;在這個地方,他建立了一個每次他旅行回來也會重新發現的小世界;他在這小房間曾接待過不少親密友好探訪,他外遊時,亦偶爾讓朋友在此單位居住。
不論在任何地方 — 無論是身處在果亞的海灘、鄰近尼斯的聖保羅凡斯、瑞士黑吉斯維爾抑或是Fontgombault修道院,他都會每天繪畫。他的畫作就像是其他人的旅遊日記;那位於利昂庫爾大街的四面牆壁,只是他旅程中的其中一站。
曾海文最後一幅廣為人知的人像攝影,是由他的好友楊凡導演於1991年春天在利昂庫爾大街的工作室內拍攝;楊氏並曾計劃替曾氏在香港舉辦展覽。
